发布时间:2018-09-20
阅读次数:22189
【凯奇案例】呼和浩特儿童探索博物馆——寓教于乐的互动式体验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经说过: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1899年,世界上第一座公益“儿童博物馆”在美国落成,从此掀起了一场教育变革。拒绝照本宣科传授,主张儿童动手探索学习,这场运动释放了儿童天然的学习能力,铸就了美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瞩目成就。如今,儿童博物馆遍布全球二十多个国家。
呼和浩特市儿童探索博物馆位于回民区锡林郭勒南路以西、香格里拉酒店以南地块,地处原市少年宫。儿童探索博物馆项目总投资4.69亿元,由市政府投资、老牛基金会捐资,凯奇集团承建,占地面积约36亩,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规划建设为儿童探索、可以触碰的博物馆。
3岁看大7岁至老,0~7岁是形成一个人基本素质的重要阶段,“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等古训都揭示了亲自动手体验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这是一座“让你动、许你碰”,真正属于孩子的博物馆!
孩子们进入展馆,如同进入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国,在“我自己” “我的家庭” 以及“我所居住城市” “地区” “国家” “世界”“宇宙”等逐级扩大的展区里自由穿梭,尽情玩耍。
魅力草原
以内蒙古为代表的地区展厅提取了草原、乡村、沙漠三种形态各异的地理风貌,孩子们身临其境,在玩耍的过程里深刻体会居住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如何从牛羊身上提取食物;如何用柳杆和羊毛毡搭建蒙古包;如何骑着马、赶着勒勒车,跟随畜群逐水草而迁徙。
对比游牧生活,居住在乡村里的农耕文化则呈现出另外一番景象: 庄稼地 、挂 满农副产品的房子、鸡舍、果园等。同样是为了衣、食、住、行,这些靠种地、养鸡、植树为生的农民伯伯又是如何创造了自己美好的生活。
正是通过这种对比体验,让孩子们在心灵深处对农牧生活有了初步印象,并逐渐认识到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会形成什么样的民俗文化,为将来认知世界、培养良好的审美标准奠定基础。
魅力草原展区还结合内蒙古西部的自然环境为孩子设计了恐龙化石发掘现场,体会古生物工作者如何在沙漠地区进行野外考察发掘工作。
精彩中国
不仅要走遍内蒙古,还要走遍全中国。在这里,我们将许多中国元素融入其中,把一个美丽中国完整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
在这个展区的最上方是中华文明的见证——长城和黄河。孩子可以通过楼梯和绳索爬上城墙,还可以从黄河滑梯上滑下来。整个展区能让孩子畅快淋漓地嬉戏、追逐、奔跑,尽情释放天性,在他们的身体得到充分锻炼的同时也让他们有机会了解中国富饶的资源和悠久历史。
小朋友们可以在中国北方茂密的桦树林里自由攀爬、穿梭,还可以穿梭于中国南方茂密的竹林间,并和熊猫母子零距离接触,感悟中国南北方生态环境的不同。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人类利用黄河之水浇灌土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开动脑筋,利用水渠上的水车、水闸、水排等水利装置改变水流的方向,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好办法。
探索世界
走出国门,来到世界展区。从澳大利亚的珊瑚礁到印度尼西亚的红树林,从巴西的热带雨林到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孩子们融入其中,扮作各种角色,认识各种环境,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体会各种文化,在越来越开阔的视野中丰富自己的头脑,理解这个世界的多样性,为他们将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做好准备
表面看是在玩耍,实际上是在学习。将教学内容物化于各个展项之中,当孩子们开始玩耍的那一瞬间,教育活动就已经开始了。
儿时见识的越多,熟悉的内容越丰富,不熟悉的空间就会越大,长大后感兴趣的东西就会越多。人生路上,永远有发掘不完的知识,重要的是我们始终走在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道路上。 遇见凯奇遇见乐趣,凯奇集团中国无动力游乐设备领军企业